凌晨三点半的小趣或许还不知道,她正在经历的”动态横条噩梦”恰恰揭示了公众号设计中最关键的痛点——如何让引导元素既自然又有吸引力。说实话,在这个信息过载的时代,用户的注意力就像春天的柳絮一样难以捕捉。那些硬邦邦的”点击关注”按钮早就让人审美疲劳了,但有趣的是,根据某平台的数据显示,一个设计精良的引导元素能提升40%以上的转化率!这让我想起上周看到的一个心理学实验:当引导元素与内容形成某种”情感共鸣”时,用户的点击意愿会大幅提升。
让引导元素”活”起来的三个秘诀
看过上百个公众号案例后,我发现最成功的引导设计往往遵循着一些”非显性规则”。举个栗子,知乎某个大V的植物科普号就很聪明——他们用浇水动画引导关注,当用户滑到文章末尾时,会出现一个正在生长的小苗,配文”给我浇个水吧~”,这种设计简直妙极了!相比之下,那些只会用”长按二维码”的公众号,转化率差了不是一星半点。
再来说说配色这件事,你是不是也经常看到各种高饱和度的”红配绿”引导条?天呐,这简直是在挑战用户的视网膜极限。实际上,某设计机构的研究表明,采用文章主色调的邻近色,转化效果反而更好。比如美食号用暖橙色,科技号用冷蓝色,这种微妙的呼应会让用户觉得引导元素本来就是内容的一部分。
最令人拍案叫绝还是那些会讲故事的引导设计。有次我在一个旅行号看到这样的引导:”这篇攻略写了3天3夜,你的点赞能让小编多吃一个鸡腿~”天啊,这种带有人情味的表达,让我不假思索就点了关注。数据显示,这种拟人化的表述方式,用户接受度比普通引导高出57%!
那些年我们踩过的坑
不过说真的,设计过程中还是有很多坑要注意的。比如动画效果太夸张的引导条——我见过一个公众号的引导条会疯狂抖动,简直像得了帕金森;还有那种遮挡内容的浮窗,用户想要关闭却发现根本没有关闭按钮!这些设计不是在引导,而是在驱赶用户啊。
说到底,好的引导设计应该像一位懂得分寸的朋友:适时出现,举止得体,让人如沐春风。小趣如果能想明白这一点,她的植物科普号很快就能开出鲜艳的”用户增长”之花了。话说回来,她那个”春天柳枝”的创意其实真的很棒,只是需要更专业的实现方式——这大概就是设计师和小编需要通力合作的原因吧!
暂无评论内容